從『清代媽祖檔案史料匯編』談起..
2003年10月『清代媽組檔案史料匯編』一書開始印刷出版,這本書收錄了中國第一檔案館內,從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)至光緒三十三年(1907)兩百多年來,包括內閣全宗的體本、史書、起居注,宮中全宗的硃批奏摺,軍機處全宗的錄副奏摺、上諭檔,內務府全宗的活計檔與台灣故宮博物院出版的『宮中檔雍正朝奏摺』等,有關媽祖的檔案史料共146件。是一本將清朝官方對媽祖信仰相關的檔案詳盡的呈現,對媽祖信仰文化的研究產生了重大影響。本書另一可貴之處,在於所收錄之檔案並非文字輸入的印刷,而是以彩色印刷方式,做最大限度保持檔案的原貌與真實性。
清朝是媽祖信仰的一個高峰,也是台灣媽祖信仰重要的時期,台灣媽祖廟亦常常借與官方的關係來提高自我的地位與媽祖的神格,然在資訊封閉的時代中,這些廟方所宣稱的事跡是真是假無從考正,但『清代媽組檔案史料匯編』一書的出版正是對這些事跡的嚴格考驗,清朝官方檔案資料的公佈,將對台灣媽祖信仰文化產生一定的影響。
『清代媽祖檔案史料匯編』收錄的第一個檔案是內閣關於康熙帝令遣官致祭天妃之神的記注,其內容為「康熙二十三年甲子八月二十二日乙卯早,福建水師提督施琅請封天妃之神,禮部議不准行,但令致祭。上曰:此神顯有默佑之處,著遣官致祭,此本著還該部另議」。
康熙二十三年清廷因施琅的上奏而加封媽祖為天后,這是大家對媽祖信仰的共同認知,然自古皇帝對媽祖的褒封往往會在「封爵」前加上「封號」,但康熙二十三年的「天后」封爵前卻無封號。『清代媽組檔案史料匯編』收錄的第一個檔案,為這個疑問提供一個方向,檔案中明白記錄著「福建水師提督施琅請封天妃之神,禮部議不准行」。而康熙朝檔案中很遺憾的並未再發現有關媽祖的檔案,那麼媽祖後來為何又稱天后呢?
所謂「假的真時,假亦真」,康熙冊封媽祖為天后的說法,借由民間的力量廣為流傳,於是形成了當時官方文書仍對媽祖稱為天妃,而民間著作則稱媽祖為天后的現象。雍正三年九月九日巡台御史禪濟布在奏章中提到『聖祖仁皇帝敕建天妃神祀於原籍莆田湄洲,勒有敕文以記公德,遂又加封天后。』顯然是把民間康熙加封媽祖為天后的說法用於奏章上,僅管康熙加封媽祖為天后的說法無法在史料作為直接依據,但自雍正三年巡台御史禪濟布的奏章後,朝廷似乎已默認了這種說法,,乾隆二年,乾隆皇帝加封媽祖為『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后』,這是天后封爵前首次出現封號,而針對康熙加封媽祖的時間眾多說法,在嘉慶年間續修的「大清會典」中,則追認載為「康熙二十年加封天妃為天后」。
皇帝對神明或廟宇的褒封對民間信仰而言是種值得大肆宣揚的榮耀,在台灣一些媽祖廟中也以此來宣傳自己的廟宇,在朴子配天宮廟前的廣場上,有著兩塊新舊的廟宇簡介。民國六十六年十月的那塊簡介中寫到『乾隆末年,並諭旨敕賜「配天宮」永誌榮耀,從此本宮稱配天宮』。新的簡介中寫到『根據較可信的說法是:同治四年(1865年)重修工程落成時,廟方董事將廟名取意「配享千秋馨香,功參天地造化」而更名』,很明顯的新的沿革中對配天宮的廟名由做了較合史實的更正。
同樣的其他廟宇中仍然存在著皇帝與廟宇之間的說法,或許在許多史料的發現公佈與民智大開的社會中,這種種的說法會慢慢的做出更正,畢竟皇帝所做的一切,宮中檔案都會有詳盡的資料,更何況賜廟額與賜匾,皆須經過禮部之手,更應載於宮中檔案中。

 

2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何儒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